被哪些动物咬伤后需要接种狂犬疫苗?紧急处理措施指南

2025-02-24 00:00
264

2023年12月21日下午,一名年仅4岁的男孩在陕西西安的村庄内玩耍时,意外遭遇两只恶犬袭击,致使全身多处受伤,尤其是面部创伤严重。据媒体后续报道,该男童目前处于ICU昏迷状态,治疗进展尚不明朗,后期可能需要进行全身换血。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门急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唐磊彬指出,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使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反复清洗伤口,以尽量去除狗的唾液。人一旦受咬,在最短时间内接种疫苗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自己或家庭成员被狗咬伤,危险程度有多大?我们应如何妥善处理伤口?为此,天津市应急管理局与天津交通广播联合推出的《应急讲堂》,邀请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所副主任医师刘怡芳进行了详细解答。

  刘怡芳表示,关于健康犬只,现阶段没有方便的实验室手段或目测方式来判断其是否感染狂犬病。因此,为了预防狂犬病,应在被类似动物咬伤后,第一时间进行伤口处理,包括清洗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若小猫或小狗自出生起就生活在家庭环境内,并已完成狂犬病疫苗接种且未与其他动物接触,通常可认为它们是健康的,这种情况下被咬后无需接种狂犬疫苗,只需对伤口进行正常清洗。

  接下来,刘怡芳还提到,天津市目前设有90多家动物致伤处置门诊,提供24小时狂犬病暴露后的处置服务,遍布全市16个区。具体的门诊名单可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或官方微信号上查询。

  关于狂犬病潜伏期的问题,刘怡芳解释道,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3个月,也有个别病例可能超过一年,因此如果出现暴露史,仍需尽早前往动物致伤处置门诊咨询治疗。狂犬病致死率几乎为100%,而目前无有效治疗手段。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及死亡。感染通常源于被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人体,沿神经系统扩散,最终达至大脑。

  “狂犬病暴露”的概念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健康状况不明的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粘膜及破损皮肤,以及开放性伤口与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组织接触。因此,不仅仅是咬伤,以下动物的暴露也需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狗在我国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占比超过95%,其次为猫。野生或流浪食肉哺乳动物(如鼬、獾、狐狸、貉、狼)也是重要传播源,蝙蝠则是高风险动物。

  如果被动物咬伤或抓伤,需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快前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医,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

  并非所有动物都会传播狂犬病,被牛、羊、马、猪等家畜以及兔、鼠等啮齿动物咬伤,感染狂犬病毒的风险较低,无需接种狂犬疫苗。而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蛇等动物亦不传播该病毒,被咬后不需要接种。

  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在于避免被感染动物抓咬,以及及时处置伤口并接种疫苗。对于宠物的预防,定期接种犬猫狂犬病疫苗是保护自身和他人的重要办法,同时高风险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也应接种预防疫苗。

  最后,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因伤口愈合或身体强壮而自行中断免疫流程。节奏缓慢,保持冷静及理智,面对任何可能的动物接触,做好预防工作,确保安全。

lizard-3422605_1920.jpg
昵称:
内容: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